欢迎访问红军东征纪念馆!
红军东征开启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来源: | 作者:郑晓宏 | 发布时间: 2021-04-03 | 548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东征战役,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政治方面更是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红军东征是开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次尝试,形成了抗战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实践了东征“向华北以抗日求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意图。

红军东征开启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红军东征纪念馆   郑晓宏

内容摘要:东征战役,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政治方面更是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红军东征是开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次尝试,形成了抗战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实践了东征“向华北以抗日求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意图。

关键词:红军东征  抗日战争 新局

东征战役,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政治方面更是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在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红军东征是开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次尝试,为以后深入华北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指示了战略方向。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三个师在山西全面展开和迅速壮大,主力基本控制了华北地区的主要战略要地,建立了多个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践了东征“向华北以抗日求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意图。

30年代,面对日本的步步进逼,中共中央就多次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组织北上先遣队进行抗日。1935遵义会议后,全党内思想上统一了对统一战线的认识。随后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集中一切力量去为抗日的神圣事业而斗争”。中共的以抗日求发展的战略思想,早在瓦窑堡会议就出现了,而开始付诸实施的军事行动体现便是东征战役。

红军东征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出师,1936.2.17发表《东征宣言》指出“打通抗日通道”的作战任务,2.20红军出师当天,张闻天发表重要文章,反复强调“红一方面军的东征,不是避免,而是为了要争取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机会”。3.10中共北方局发布救国宣言讲东征的的目的“以图经过山西,出兵河北平津,实现自己抗日救国的目的,直接对日作战”。1936.3召开的晋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调整后的红军东征方针“发展方向,应该对着日本前进的方向,我们向华北发展,不仅因为它是矛盾的集中重点,而且因为这是直接指向日本侵略军。以组织抗日斗争、抗日团体为中心任务。争取红军直接对日作战,直接对抗。”1936.4.5发表《为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阻拦中国人民抗日红军东渡抗日捣乱抗日后方宣言》,1936.5.5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都是以抗日为口号的。因此,东征战役是积极抗日和谋求建立统一战线的一次政治宣言。

一、红军东征,加强对民众的抗日宣传工作

红军东征期间,在民众中宣传了抗日主张,在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同时,也争取了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尤其是对蒋介石政策的及时调整,为使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红军东征前夕,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发布《关于东征中地方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队在军事斗争的同时加强政治宣传工作,努力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吸收广大民众参加红军。红军在东征期间,抗日的目标也落实在对民众宣传的实际工作中,把没收的土地(汉奸卖国贼及罪大恶极的豪绅地主的土地)分给劳苦大众以发动他们参加抗日救国的斗争;对地主豪绅家中有人参加抗日的予以保护和奖励。东征期间,中共中央在实际工作中也积极落实抗日目标,向民众努力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如没收豪强大族的土地分给农民以发动群众参加抗日爱国斗争、对那些参加抗日的地主豪绅予以保护奖励等。红军在山西20多个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不但从内部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而且也扩大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为以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红军东征期间,75天转战53个县城,其影响深入整个山西和晋绥地区,在各地组建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并成立了河东独立团和20多支地方游击队,一大批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和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山西蓬勃发展起来,同时,还吸收了8000多青年参加红军,这些,为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征红军高举抗日先锋军的旗号,率先开赴抗日前线,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挽救民族危亡的的决心。中共的抗日救亡主张在全国各界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毛泽东、张闻天、林育英等1936.5.20在给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将领的电报中描述中提到“红军的东征引起了华北、华中民众的狂日赞助,上海许多抗日团体及鲁迅、矛盾、宋庆龄、覃振等均有来信,表示拥护党与苏维埃中央的主张。李济深发表拥护通电,冯玉祥主张抗日与不打红军,南京内部分裂为联日反共与联共反日两派” 。上海拥护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开刊物多达30余种,马相伯、何香凝在上海街上领导示威游行,许多外国新闻记者赞助反日运动,蓝衣社、国民党、国家主义派等全国几十个政治派别在联共反日或联日反共问题上,起分裂、震动与变化。我党与各党派的统一战线正在积极组成中。

二、红军东征,加强了与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抗日局面

中共中央在东征期间,打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同时也认识到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力量,也是有可能争取成为共同抗日的同盟力量,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团结争取的对象。因此东征前后,中共中央注重加强与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

红军东征前夕,中共中央就开展了对陕甘根据地周边的各派力量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6.1.20红军代表李克农与张学良、王以哲在洛川谈判,达成与东北军在共同抗日的意愿下,双方各守原防、恢复通商的协议。并与陕北军阀高桂滋达成合作意向。红军东征的后顾之忧初步得到缓解。1936.1.25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联名发表《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红军与东北军愿意首先停战,共同抗日。东征期间,经过高福原(1935年秋被俘的东北军团长)联系,中共中央派李克农两次到洛川与东北军的张学良、王以哲会谈,商讨联合抗日的问题。1936.4.9张学良邀请周恩到延安秘密会晤,初步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进一步促使了张学良选择了联共抗日的道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1936.12.12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联共抗日”,张学良促蒋抗日的举措,和中共中央的“逼蒋抗日”的政策具有一致性。

在此期间,与西北军的谈判工作也在进行中,东征前夕,毛泽东先后派陕西省委委员汪锋、中共北方局负责人王世英与杨虎城谈判,取得了联合抗日的共识。东征回师后,与杨虎城达成了口头协议“互派代表、电台联系、互相通商、互不侵犯、一致抗日”等内容。

中共中央对东北军、西北军的争取成功,意味着中共、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大联合局面形成了。

三、红军东征山西,促成了山西抗日局面的形成 

红军东征山西,重创阎锡山的晋军,也展示了红军力量的强大。红军回师陕北更证明了中共坚决抗日的决心和联合抗日的诚意。与此同时,蒋介石借援助阎锡山之名派10万兵力进驻山西,而且派特务侦探潜入阎系军政机关,并在红军西撤后仍赖在山西不走,致使蒋阎矛盾扩大。日本方面也对阎态度强硬,逼迫与日本合作实行“反共自治”并加紧策动内蒙的“德王”和伪军李守信部进犯绥远。面对中共红军的抗日决心和诚意、蒋介石的染指山西的企图、日本的“逼宫”,阎锡山一开始的策略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那颗都不踩破:对中共是两面态度,一方面加紧镇压中共组织实行白色恐怖,同时又在暗中接触中共北方局派遣的代表及中共中央的上层人士,并派其亲信到监通过审讯王若飞来打探中共关于联合抗日的情况。阎锡山对蒋介石“剿共”的要求虚与委蛇 ,对日本的“逼宫”采取搁置态度,又在暗中支持绥远的傅作义组织抵抗日军。东征红军西渡回师后,继续加强对山西下层士兵及群众的抗日宣传工作,进一步重注对山西上层人士特别时阎锡山的统战工作,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与被俘的晋绥军团长郭登瀛谈话,并给阎锡山带去毛泽东的亲笔信,再次表达中共方面停战议和和一致抗日的诚意。中共北方局委托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华北办事处主任朱蕴山三次去山西劝说阎锡山与中共合作抗日。期间,张学良应中共之请借商讨“剿共”之名抵达太原,帮助中共沟通与阎锡山的关系。8月,阎锡山邀请山西籍共产党员薄一波帮助其在山西开展抗日民运工作,经过薄一波和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的积极努力,阎锡山为了保全在山西的统治地位,最终选择“联共抗日”的道路。中共通过“牺牲救国同盟会”与阎锡山建立起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先后派南含宸、彭雪枫、周小舟与阎锡山会晤,商定在太原建立中共驻晋秘密联络点,12月,彭雪枫做为为中共中央代表在太原建立办事处和电台。

    依托中共与阎锡山建立的抗日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中共北方局机关在山西得以公开活动,并创建了实际在中共领导下的山西新军决死队。而且,中共在山西各地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在晋东北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林彪和罗荣桓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贺龙和关向应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刘伯承和张浩在晋东南创建晋察豫抗日根据地,山西成为中共和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唯一战略支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与阎锡山统一战线的确立,影响波及华北乃至全国,对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即将形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红军回师,转变对蒋政策,有利于推动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东征红军在山西的节节胜利,蒋介石应阎锡山请求派军队进入山西,以阻止红军向晋东南、太行发展,同时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向陕北进攻,封锁黄河沿线,妄图侵占陕北苏区。面对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及时调整策略,表明“我们的旗帜是讨日令”、“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大前提下,号召全国人民、蒋系官兵,一致反对蒋介石接受广田三大原则、反对阻拦红军抗日与捣乱抗日后方”,这样就可以高举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击破日本的反共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把与国民党蒋介石的对立放在了第二位,是对蒋介石策略的转变,东征红军西渡黄河回师陕北,即可以粉碎国民党扰乱抗日后方的阴谋,又表明了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决心和诚意,所以,红军撤回陕北,是保存实力、更高举起抗日旗帜的正确决策。是中共中央面对复杂的形势,为了避免国内军事力量的自我削弱,保存抗日力量,以推动联合抗日局面的早日形成,决定西渡回师陕北革命根据地,,向全国人民表明了联合抗日的诚意。中共这一决策,表明了对蒋政策由“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的转变,为抗日新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红军东征,是中共中央积极抗日、谋求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成功军事实践。红军东征,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为中华民族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奠定了全民族抗日的基础,有利于帮助中共和红军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随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红军东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战略转变的开始和成功实践。东征战役表明,中共中央的工作重心,从巩固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始转向发展华北抗日前线,中国革命即将进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

单位名称:红军东征纪念馆

     名:郑晓宏

     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

     话:1359338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