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军东征纪念馆!

文物故事
烛光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1-11 | 98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红军东征纪念馆第二展室,陈列着一截未用完的蜡烛。当我们看到它,仿佛又看到那闪亮的烛光照明红军东征旅途,看到红军战士遵守纪律,宣传群众,打破阎军封锁,点燃三晋抗日革命烽火的壮烈场面。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陕甘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红军东征的重大战略决策。

        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从清涧县西辛关渡河,由石楼县辛关上岸经义牒镇到达了留村。途中,毛泽东休息时同随行的总部工作人员说:“现在已进入山西石楼地界,群众受阎锡山的反共宣传,可能暂时还不了解我们,你们要多接触群众,做好宣传工作,遵守红军纪律。”他既是这样说的,也是率先这样做的。当年,毛泽东在石楼西卫居住期间,有这样一件事至今流传。当红军总部进村后,老百姓不知道来了什么队伍,就躲避起来,毛泽东选择在张希良家的正窑内住下。当红军把老百姓请回村里后,毛泽东一直住的是房东家的正房,很过意不去,便主动与贺子珍住在偏旁里,张希良的父亲一再推让,毛泽东不肯,一直在偏房住,直到离开西卫。临别时,贺子珍送给房东女儿一块绣花手巾和一个红花格带盖铁盒作为纪念。

        在西卫普通的窑洞里,在闪亮的烛光下,毛泽东度过了五个不眠之夜,了解民情,部署红军东征战役,召开军事会议。3月1日毛泽东和彭德怀在西卫发布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在明确红军东征扩红、筹款、赤化三大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这一主张就象那暗夜天空中一颗璀璨的礼花,为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指明了航向。

        红军战士们在石楼每到一处,书写标语,和群众座谈,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抗日政策。除恶霸,济贫民,给群众担水扫院,开拔时不但归还了所借用品,而且给房东照价付了菜钱、油钱。红军战士们的行为,使饱受阎军欺压的群众扬眉吐气,感动万分。在短短的19天时间里,群众和红军战士建立起了鱼水之情,难分难离。同时也认清了阎锡山反共宣传,污蔑红军的丑恶嘴脸。激起了群众对反动统治的愤怒,对抗日革命的热情,青年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高富有、李树槐等200多人先后参加了红军。群众运动如火如荼,使革命烽火在石楼迅猛全面燃起。